11月1日,现代快报记者实地探访杨国福门店,终于揭开了“28.8元/斤”的真面目:店里标的是“2.88元/50克”——50克听起来就“轻”,2.88元也不贵,可换算成斤(500克)就是28.8元!小夏说,她选的时候看“2.88元50克”,觉得“一把豆芽撑死也就100克”,结果称出来250克,直接收了14.4元,“我当时问店员,他说‘你自己选的分量’,可我压根没算过单位啊!”

不止杨国福,我今天特意跑了重庆几家张亮、吉阿婆麻辣烫,发现这事儿不是个例:张亮标“2.58元/50克”(合25.8元/斤),吉阿婆标“2.68元/50克”(合26.8元/斤),连精品菜都敢标“10元/50克”(合100元/斤)。一位张亮的店员跟我唠:“现在都这么标,顾客选的时候不会细算,觉得50克没多少钱,等结账才反应过来,但已经选了也不好退。”

杨国福总部客服回应得挺“官方”:“全国门店是加盟制,房租、人工成本不一样,所以定价不统一。但公司没强制要求标价方式,可能有些门店为了显得单价低,用了50克计价。”这话没错,可网友不买账——“成本高可以直接标斤价啊,用50克绕弯子,不是明摆着误导吗?”

有网友算笔“民生账”:菜市场一斤豆芽3块,饭店就算加了洗、切、煮的成本,卖10块也合理,28.8元简直是“抢钱”;也有开小餐馆的网友替同行说话:“现在重庆房租贵,解放碑商圈一个小门面一个月要8万,人工一个月3万,素菜卖25一斤真没赚多少”;更多网友则是“如梦初醒”:“原来我每次吃麻辣烫花四五十,都是被单位换算坑了!上次选了一把青菜、几个丸子,结账要48,我还以为自己吃多了,原来是单价藏在50克里!”

杨国福客服回应1斤豆芽卖28.8元

这事儿之所以炸,是因为它戳中了“日常被坑”的痛点——江苏省消保委早就在去年提醒过:“用克重代替斤两,用小单位弱化价格感知,是典型的‘价格误导’。”业内人士张先生跟我聊的时候说:“这是麻辣烫行业的‘潜规则’,你标28.8元/斤,顾客会觉得贵;标2.88元/50克,顾客觉得‘才2块多’,选的时候就没压力,结账时再‘惊喜’——本质就是用数字游戏赚‘信息差’。”

其实最让人气的,是“平民快餐”变“轻奢消费”的反差。麻辣烫本来是“打工人的午餐救星”,10块钱能吃一碗饱饭,现在随便选点素菜就二三十,再加个丸子要四五十——不是吃不起,是“被坑得不舒服”。就像网友说的:“你直接标28.8元/斤,我愿意买就买,不愿意就走;可你用50克标,我选的时候没算清楚,结账时才发现被坑,这不是吗?”

昨天我在楼下杨国福店门口蹲了半小时,看见几个年轻人选食材时,特意拿手机算“每斤多少钱”,其中一个姑娘说:“之前被坑过,现在得先算清楚——不然一把豆芽就能吃没一顿饭钱。”说到底,餐饮的本质是“回头客”。用“克重刺客”赚一时的钱,早晚得把老顾客逼走。毕竟,再香的番茄汤底,也熬不过“被坑”的糟心;再辣的藤椒油,也盖不住“被”的火气。

希望这次的“豆芽事件”,能让麻辣烫行业醒醒——别把“性价比”换成“数字游戏”,否则“平民快餐”的招牌,早晚得砸在自己手里。

杨国福客服回应1斤豆芽卖28.8元